發(fā)布人:35941小編 | 分類:狗類 | 更新:2013/8/12 15:41:07 | 瀏覽:5 |
|
利什曼蟲引起的一種原蟲性疾病,幼犬較成犬感染率高。在中國、印度、地中海沿岸、小亞細亞和阿拉伯等地區(qū)均有發(fā)生。
利什曼。↙eishmaniasis)又名利什曼原蟲病。是由利什曼原蟲(Leishmania)寄生在人和犬、野生動物、爬行類動物中的一種常見的寄生蟲病。該病能引起皮膚或內(nèi)臟器官的嚴重損害甚至壞死。該病在大多數(shù)地區(qū)是人獸共患病。 |
疾病病原:利什曼原蟲與錐蟲同屬一個科,即錐蟲科(Trypanosomatidae)。目前,已報道具致病性的利什曼原蟲多達16種或亞種。利什曼原蟲隨著生活史的不同階段而表現(xiàn)出不同的形態(tài)。按其生活史的共同特點有前鞭毛體和無鞭毛體兩個時期,前鞭毛體寄生在無脊椎動物的消化道內(nèi),其宿主為白蛉。無鞭毛體寄生在脊椎動物的網(wǎng)狀內(nèi)皮細胞內(nèi),其宿主為哺乳類和爬行類動物。
前鞭毛體呈圓形或卵圓形,無游離鞭毛。蟲體內(nèi)有一較大的圓形核和棒狀動基體,在動基體和核間可偶見空泡。前鞭毛體體形狹長,大小為15-20×1.5-3.5μm。動基體在核的前端,并由此伸出一條鞭毛作為運動器官。無鞭毛體呈卵圓形或圓形,蟲體卵圓形,大小為1.5-3×2.5-6.5μm。無鞭毛體多見于感染動物的巨噬細胞內(nèi),但在涂片上常因巨噬細胞破裂而游離于細胞外,有時可散落于紅細胞上
|
臨診癥狀:犬內(nèi)臟利什曼病病犬早期沒有明顯癥狀,晚期主要表現(xiàn)為脫毛、皮脂脫落、結(jié)節(jié)和潰瘍,以頭部尤其是耳、鼻、臉面和眼睛周圍最為顯著。并伴有食欲不振、精神萎靡、嗓音嘶啞、消瘦等癥狀,最后死亡。有些病犬還會出現(xiàn)有鼻出血、眼炎和慢性腎功能不良的癥狀。從病犬的骨髂抽取骨髓、或刮取耳部的皮膚組織作涂片檢查,可查見利什曼原蟲。 |
|
|
|
|
U盤 |
500積分 |
 |
|
|
|
充電寶 |
2250積分 |
 |
|
|
|